張桂輝
  我們這個禮儀之邦,禮數多規矩更多。比如,來而不往,就被視同“非禮”。因此,《詩經·大雅·抑》中有“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”之句。後來,“投桃報李”便成了一句成語,用來比喻相互饋贈、友好往來。我想,古人這裡說的“桃”和“李”,大概都是自家的東西。現如今,有人卻變著戲法、投機取巧,用原本屬於公家的東西,換取為自己所有之實惠。谷俊山就是這樣一個習慣於拿“公桃”換“私李”的負面典型。
  被一位媒體人士稱為“送禮天才”的谷俊山,“只要到家裡一次,就知道你缺什麼。”因此,“很多硬實的領導都和他有私交。”由此可見,谷俊山不但善於觀察,而且精於“投桃”——用公款、公物烘托“你缺什麼,我送什麼”的“天才表演”。
  多年來,谷俊山為哪些人解決了“缺什麼”的問題,通過什麼途徑、運用什麼方法解決,我們不得而知。然而,既然要化解“缺”,就少不了對應“送”。這樣,才能贏得對方的好感,收到“投桃報李”之效。只不過,從他手裡送出去的每一個“桃”全都姓“公”,而對方回報給他的“李”,則全歸谷俊山獨家私有。
  《民主與法制時報》日前披露,谷俊山靠著“能幹”和“送禮”,短短8年時間,從一名校官升至中將。更匪夷所思的是,他在濮陽的苦心“投桃”,使得某些部門在谷氏家族的項目上頻頻“報李”。如,谷俊山位於濮陽鬧市區的“將軍府”,占地近14畝,且建造時並沒有取得合法手續;谷俊山父親的墓地,不但面積大(約5畝),而且被建成了“烈士陵園”……不僅如此,就連其妻張某也跟著沾光、受益:2009年7月,谷俊山任總後勤部副部長,不久,張某被任命為濮陽市公安局正縣級偵查員;2011年7月,谷俊山被授予中將軍銜,當年12月,張某被任命為濮陽市公安局黨委委員。
  凡此種種,都與善投、頻投“公桃”密切相關。據悉,在谷俊山的升遷過程中,濮陽市受惠者頗多——不少當地官員的子女入伍、提乾、上軍校、轉業等,均得到過谷俊山的“幫助”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“經谷俊山安排的參軍或者上軍校人數眾多。”換句話說,谷俊山在濮陽投出去的“公桃”,品種不少,數量頗多。現今官場上,拿著“公桃”換“私李”的現象,遠不止局限於金錢與財物。
 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。如果不下決心從制度和機制上“動手術”、“扎籬笆”,不把權力實實在在關進制度的“籠子”,政務、黨務,事務、財務等不能做到真正公開、陽光操作,偷摘“公桃”以換“私李”的現象就難以杜絕。而這,侵害的不單是公眾的利益,年長日久必將腐蝕政權的根基。  (原標題:“公桃”豈容換“私李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xsxukf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